
蔡文勝是草根創業者的傳奇,白手起家,在2000年時進入互聯網域名投資,再創辦265.com并被Google收購。2007年后進入投資領域,成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先后投資數十個優秀項目:美圖秀秀、暴風影音、58同城、飛魚科技、4399游戲等等。此后又創辦隆領投資,并在2013年,親自掛帥美圖秀秀,出任美圖秀秀董事長。
全文導航
創業第一個最關鍵的就是方向,定好方向后要找錢;利用互聯網找人,對創業來講,退出也是成功,創業一定要有激情。
1、為什么說中國擁有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第一,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
第二,活躍的經營環境;
第三,有最努力、最能干的創業者。
2、互聯網創業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海歸創業階段;
第二階段,結合本土的中國式創新;
第三階段,被國外抄襲。
3、創業者如何拿到投資?
第一,方向和趨勢在未來是不是可發展的?
第二,能力和資源是否匹配?
第三,是否具備一些優秀的創業品質?
4、創業者應該具備哪三個品質?
第一個品質,要有學習能力;
第二個品質,要有激情,想到就必須要去做;
第三個品質,有組織能力。
5、互聯網的特征就是三個重要點:類聚、眾包、分享。
6、未來的創業方向:
第一,能夠把閑置的資源重新優化分配;
第二,能夠把復雜的產品簡單化;
第三,能夠改造傳統的流程,顛覆原來的模式。
創業最關鍵的就是方向
創業最關鍵的就是方向,你要找一個方向。創業方向會不斷變化,但一開始你得確定一個。
當時李彥宏回中國做百度的時候,其實是一個搜索引擎的提供商。從VC拿了第二輪融資時候,VC讓他做的是IDC。當時百度最強的是IDC的業務,但李彥宏堅持自我,他認為IDC沒有出路,一定要做搜索引擎。
從我自身來講,美圖一開始是做一個傻瓜版P圖軟件,一個傻瓜的photoshop,后面我們發現很多女孩子用來修她的臉蛋,所以我們就往這個方向改變,包括從美圖秀秀、美顏相機變化。所以方向一開始確認以后是必須不斷去調整的。重要的是,不管你怎么調整,你必須做到這個行業里面的第一名,你才有價值,特別在互聯網行業。
在旅游行業,已經有攜程、去哪兒,再成為第一名怎么可能?大的行業,我們歸類下來全世界就那么幾種,當然不可能每個行業都做到最大,但是在一個行業里,它還會有細分,有垂直領域,這里面也有機會。比如說,2008年,我們在廈門做了一個公司,叫欣欣旅游。當時我們要做欣欣旅游的時候,合伙人問我,已經有攜程,有去哪兒,我們怎么做?
當時我們想了一個小的方向——旅行社,因為旅行社當時還沒有被滿足,攜程、去哪兒其實是去中間化。當時我們了解中國有12萬家旅行社,這12萬家的旅行社在未來幾年不會消失,它缺少的是一些互聯網的平臺幫助,所以欣欣旅游就專注做旅行社的品牌。
比如現在的機器人,AlphaGo已經那么厲害了,Google那么厲害了,我們怎么能夠跟它競爭?沒關系,我們可以在這個垂直領域里做,機器人分無數種,有的在教育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可以在家政方面做得很好,有的在學習方面會做得很好。
你必須找一個這樣的行業或者垂直化細分領域,并做到第一。在未來的創業里,不單單互聯網,包括在傳統產業里,只有做到前三名才有價值,第一名的價值會超過其它。所以你們現在做的,必須重新反省一下,是不是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做到第一。
定好方向后要找錢
方向定了,我們要找錢。雖然說一開始需要的錢不多,可以自己籌錢,但是為了快速,如果誰有能力,更快速地拿到錢,一定會比別人走得更快。
我記得李開復老師講過,找基金,怎么找,找誰,怎么定價,這需要高度重視。我覺得找到一個能認同你的人,理念相近的人,會比價格更重要。
舉個例子,當時58同城姚勁波在創業的時候,2005年找了一大堆投資機構,包括IDG、軟銀賽富,最接近理念的是什么呢?IDG出300萬美金,要占25%。當時賽富基金出500萬,300萬先占20%,后面200萬再占17%,后來58同城就選擇了賽富,IDG就差5%。
一股你愿意花一塊錢買,還是愿意花九毛五來買,只有5%的差價。后來58在美國上市的時候,那天是想定17塊、18塊、19塊三個價格,后來我們選擇定價18塊,當天就漲到20多塊。漲到22塊,其實就差了4塊錢。回頭來看,IDG后悔了,軟銀賺了8億美金。為什么后悔了?一天的價格差了4塊錢,而之前就為了5分錢不愿意投這個項目,其實這個價格有時候你看到真正的成功才有價值。
剛才說的是VC選擇,同樣對于創業者來講是一樣的。我們現在計較多10%、20%的價格,沒意義,為什么?那些錢不是裝到你口袋里,VC投你的錢是要讓你去發展,你只有最終做成功了,你那個部分的股份才有價值。如果不成功,我們當時計較再多20%、30%的估值,沒有任何意義。
利用互聯網找人
方向對了,我們也有錢,人才怎么找?我相信這是無數人在討論的話題。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招數。我這里舉自己的一個例子,我2000年開始上網,從做域名開始,那時我什么技術也不會,連打字都不會,前進、后退、打開新頁面我都不知道。于是我找到一個論壇,是姚勁波開的一個論壇,叫易域網,很多做域名的人都在里面。
從一開始,我就用勤奮來彌補,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我也沒有技術,怎么辦?我不斷發帖,天天發帖,那個論壇里面現在應該還能找到我發的帖子,短短幾個月我就發了幾千帖,用破了三個寫字板,很快就引起里面一些技術高手對我的注意。
我認識了我的第一個員工,叫張立,當時他在武漢上班。2000年的時候我經常跟他聊,后來我就誘惑他,你到廈門來跟我一起干。2000年底他被我“忽悠”到廈門,成為我第一個員工,后來娶了我的第三個員工。我做265的合伙人一直都是他,包括現在欣欣旅游的創始人也是他。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姚勁波,認識了吳欣鴻,那時候流行跟網友見面,跟吳欣鴻見面就約在泉州,他當時還在讀書。
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最近有一個很火的應用叫Faceu,做臉萌的團隊做的。臉萌爆屏出來的時候我去找他,他公司只有8個人,我問他怎么找到7個人的,他是通過微博找到的。比如他要一個動漫的人,他就去微博里搜索所有跟動漫相關的人才,然后去看那些人微博發的帖子是怎么樣的。他找的人至少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對動漫感興趣;第二,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我當時見他的時候,7個員工,有來自臺灣的,香港的,有中國各個地方,全部都是網上找的。我前面的創業基本上也是這樣。
這里給大家什么啟發呢?以前我們找人才的方式,就是上人才網站、招聘網等,現在既然有了互聯網,為什么不去善用它?通過互聯網,你完全可以在每個領域里找到最好的人才,也就是說你自己要知道要找什么樣的人。當然你要花精力,不是隨便就跟人家搭訕,到我公司吧,那很難,你必須跟他磨。
我當時在磨張立的時候,就磨了差不多一個月,為了說服他到廈門來看看,我說我給你出機票錢,這樣來回溝通了一個月他才同意。
關于找人才的方式,我后面加了一句話,找人才、找女朋友、找結婚對象都一樣,有些人只有相處了才知道合不合適。找來之后,相處三個月,如果發現不合適,也可以盡早找一個方式離開,這在一個公司的發展中是很正常的,但是必須更快地做出決定。這是前面三點。
對創業來講,退出就是成功
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取舍,這包含很多方面。你想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人、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創業,做出某件事情,或者做出一定的價值,也算成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非常偉大的事情。對創業來講,我覺得退出就是成功。
對于創業來講,你們在未來也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當然需要有這個目標,但是有的東西是階段性的。如果有需要并購或者合并,也算是蠻大的成功,有時候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當你賺到錢了,你想第二次創業,或許你的理想更大。就像2008年,265被Google收購,我們知道后來360導航,還有2345價值更大,但其實我已經很開心了。因為沒有那樣階段性的成功,我不會再去做其它的事情,我可能就會困在這里面。目前來說,并不是每個東西都能做到退出。但有選擇時,你要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
一開始我們想做一件事,一定是充滿激情的,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挑戰、有困難,包括合作不愉快等無數的事情。這就是困難,都可以跨過去,唯一跨不過去的是你不再充滿激情。最后一句話是給你們啟發,你們在這個創業的過程,如果真的發現你做這件事情是一個累贅,那么就是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要么是方向改變,要么是你的策略改變,要么你就停掉它,重新開始另外一個創業。這是前面跟大家分享的一些創業的看法。
回到我的演講主題,現在最火的,上到國務院總理,下到普通老百姓,現在創業成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浪潮,也是現在這個時代誰都在談的。對中國來說,這個市場還很大,你們不用擔心前面有BAT的成功,我們沒有機會,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機會,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
一、為什么說中國擁有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1. 我們擁有最大的市場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是中國跟美國,這是由什么原因決定的?由人口的基數決定。2000年以前,美國進入中國的VC,比如說有10億美金,會分成三份,三分之一投到臺灣,三分之一投到香港,三分之一投到中國大陸,后面臺灣、香港前景不好,沒有成功,只有大陸得到了豐收。最早做VC的人少數的是從中國留學到美國,更多的都是香港、臺灣的企業精英。香港、臺灣的管理水平、創意等方面不會比我們大陸差,但為什么大陸會成功?這就是人口基數的原因,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個。互聯網要達到一定的規模,為什么要燒錢,要燒到一定的規模,規模化最終才能帶來很大的回報。
2. 活躍的經營環境
我們擁有最活躍的經營環境,這是你們非常幸運的。我2004年最早見到IDG的時候,那時候遇到很多讓我興奮的事情,一兩天不洗手,都保留著。那時候都沒有紅杉沒有經緯這些VC,而到今天,我們都可以輕易地去接觸到一些資本。
3. 有最努力、最能干的創業者
中國擁有最多最努力、最肯干的創業者,這是中國與其它地方不一樣的條件。
對于現在的創業來講,這意味著什么?你們的選擇性更大,就算你專注于做好中國市場,方向一定沒問題。如果你們真的做得好,資本也沒問題。現在反而在香港、臺灣,哪怕是很牛的創業者都找不到融資。
我剛剛在香港投了一個項目,那個人在香港找了無數的投資人,要拿到錢,竟然都沒有辦法,我是偶然才認識到,可見,中國的條件反而現在變得更好了。
二、互聯網創業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海歸創業
創業同樣是在進入一個迭代的時刻,2000年那個階段,我們號稱海歸的創業。
2000年以前在中國互聯網的創業基本上是海歸,比如以張朝陽、李彥宏為主。
1. 在海外受過好的訓練;
2. 他們能帶回美元;
3. 他們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理念。
同樣那個時候,中國幾乎所有成功的互聯網都是copy美國,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加以改變,加以山寨化,這是第一代的創業。
第二階段,結合本土的中國式創新
進入2005年以后,我們開始有了中國式的創新,以馬云、馬化騰為主,他們不算海歸,但是他們結合了本土的東西,開始有了這種革命性的創新,做出來的東西開始跟美國不一樣了。
我們看淘寶,其實是模仿eBay的, 但是已經跟eBay原來的拍賣模式不一樣了。再看QQ,最早叫OICQ,它一開始模仿的是ICQ,但是后面,美國的ICQ都消失很久了,但現在QQ越來越強大了,這其實就是中國式的創新。
第三階段,被國外抄襲
現在進入第三個階段,國外開始要學習我們的創新,中國進入到成熟階段,競爭會加劇,我們要思考怎么樣把我們的一些方式、方法結合中國的力量,往外輸出,以便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成果。
我們看中國的軟件,最早整個中國的軟件在國外有影響。
第一個是FlashGet,2000年的時候是一個下載軟件,這里年紀大的應該都會知道。FlashGet當時在全世界大概一百多個國家都有下載,這是我們當時統計的,因為它其實是解決下載速度快的公司,這個公司被我收購了,后來被迅雷打敗了。
再走出去的還有UCWEB,就賣給阿里的UC,UC瀏覽器當時進入到印度,也曾經成功了一段時間。
最近比較成功的案例,應該是獵豹,獵豹其實在國內打不過360,所以迫使它往外去發展,反而獲得成功。
這幾家其實相對都不是主動型的。
我知道有一個公司叫Garena,這個創始人叫李曉冬,斯坦福大學畢業的。這家公司最開始就是把中國的一個對賬平臺復制到國外,公司在新加坡,但研發中心是在上海。后來它把中國很多的東西山寨到東南亞,包括把QQ山寨到東南亞,后來騰訊投資了它們。現在這家公司的估值高達到30億美金。
小的一些例子我就不舉了,這說明中國已經具備往外去擴充和創新的時刻,所以對于你們來講,我覺得你們的眼界也可以開闊一點,不要單單局限于中國。就像我們當時的制造業,可以橫掃整個世界,同樣接下來在互聯網,我覺得我們也可以擴展到整個世界。包括現在我在做的美圖,也是制定這樣的目標。
三、創業者如何拿到投資
又回到這句話,怎么找錢?對VC來講,我們怎么投資,我們為什么要投資?這些我想是很多人想聽的。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會有三個大的內容需要考慮的。
1. 你做的事情,方向跟這個趨勢是不是未來可發展的
比如你現在還在做一個跟PC有關的東西,你想一想你還會發展嗎?或者你到四、五線城市的確還有發展,還可能賺取一些殘遺的價值,但它不是未來。就像為什么我們互聯網的公司估值都那么高,其實傳統的產業里,人家也是賺錢的,一些傳統賣水的、賣房地產的,他們還是在賺錢,但那已經不是未來的方向。
2. 能力和資源相互匹配很關鍵
人是需要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成功。那些偉大的公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指標,但同時也要看到,哪怕就像Airbnb,它找遍了硅谷所有的投資人,也沒有人給它投錢,最后它找了好多人才拿到錢的。如果當時它一定要拿到很大的投資,才去干這件事,今天我們就不會看到Airbnb了。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能力和資源是有匹配的,你去做什么樣的事情,這很關鍵。
我記得2000年,因為經常看到VC投了別人,投了張朝陽,投了網易的丁磊,我也曾經憤憤不平,疑惑那些VC為什么不投我?干嘛給他們500萬美金。如果給我500萬人民幣,我就能怎么樣,為什么會去投他們?VC有他們的道理,別管他。你要回到你自己,你怎么樣能拿到現有的錢,或者根據你現有的資源,你就一步一步做起來,這樣人家就會找到你。在制訂計劃、制訂資金的時候,一些資金、資源需要你匹配。
如果一開始就提出我們要做平臺,或者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大部分人都很難成功,不能一開始就喊那個口號,你可以有那個愿景、憧憬,但必須是在某個階段。同樣,不管是蘋果也好,或者剛才提的Facebook也好,Google也好,他們的口號、愿景其實也是在不斷地調整,不斷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