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廣東佛山鋼貿“病來如山倒”,鋼貿圈的資金鏈危機迅速蔓延,在各方努力下,到去年底,鋼貿危機逐漸化解。然而,鋼貿交易依舊蕭條,鋼鐵、水泥、煤炭等建材價格“跌跌不休”,這背后是內需恢復疲弱、房地產新開工量的顯著下滑拖累著整個建材行業。在此背景下是一條緊張的隨時可能拉爆的建材資金鏈,一個壞賬下來就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牽連著一圈人的神經,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壓倒一只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為此前往廣東肇慶、佛山樂從等實地調查,以期呈現廣東建材產業的資金鏈危局。
螺紋鋼、鋼棒、端頭板、砂石、煤炭、水泥、鍋爐、螺絲……生產一件管樁的原材料多達二十余個品種,而管樁僅僅是多達上百種的建筑材料中的一種,而建材又僅僅是與房地產相關的50多個行業中的一個。
“前兩年,房地產行業低迷,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開工率驟低,對建材的需求量也急劇萎縮。我們做過統計,發現這個月如果全國幾個大的房地產商放慢腳步,下個月我們的出貨量就立馬拉下來,立竿見影。”為德慶中建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慶中建建材”)供應鋼材的林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自從2014年以來,房地產新開工數據就同比顯著下滑。中信證券曾判斷,2015年國內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約為4%,較2014年繼續回落,其中建筑工程完成額同比增速約為2%。而這也必將拖累整個建材行業。
“這兩年,建材工廠倒閉的倒是不少,但像陳華這樣跑路的,還是頭一個。”為德慶中建建材供應端頭板的鄧老板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于目前整個建材行業資金鏈普遍非常緊張,所以一個壞賬下來就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牽連著一圈人的神經,一個欠一個。
供應商的故事
按理來說,鄧老板為德慶中建建材供應端頭板,德慶中建建材應該為其結算貨款,“我們之間也有固定的結算周期,但他們并沒有按照這個固定的周期來結算,都是每次我去找他們,他們就給個一二十萬、二三十萬的。再后來,我就把他們的管樁拉出去賣,用來抵貨款。”鄧老板到現在還有260萬元的賬沒有結。
2015年4月24日才開始為德慶中建建材供應線材的廣州某鋼貿公司認為自己實在是太倒霉了,供貨才半年,對方就跑路了。林經理就是這家公司的員工。
根據雙方簽訂的《線材供需合同》,該鋼貿公司每月向德慶中建建材供貨量不少于1000噸,單價按供貨當日雙方確認的報價,總金額按實際發貨數計算。雙方也約定了結算方式和期限:即累計貨款余額控制在240萬元內,超過此額度,需方在貨到7天內付給供方,否則過期付款需按每天1.73元/噸的違約金付給供方。
據林經理介紹,這是當下鋼貿行業內一種較為普遍的付款模式。為了拉動需求,鋼貿公司會給下游的需求方一定的透支額。“我們一直用這種模式和國企合作,與德慶中建建材是第一次和民企合作,沒想到合作一次就出了問題。”林經理說。
德慶中建建材總共拖欠該鋼貿公司近266萬元的貨款和超過13萬元的違約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了一份供應商寫給廣東省政府的情況匯報書。在該材料中,供應商寫道,在目前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這些貨款對于各家公司來說都至關重要,都需要周轉經營,但因為拖欠,已經使不少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難以為繼,甚至面臨發不出員工工資的情況。
建材資金鏈隨時拉爆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鄧老板說,這兩年賺錢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一方面利潤在下滑,以供應給德慶中建建材的端頭板400A這個規格為例,以前行情好的時候42元一件,如今已經下滑到40元;另一方面收款特別困難,三角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鄧老板也屬于鋼貿行業。他說,從去年開始,明顯地感覺到回款難。“一般來說,以前我們這個月交貨,下月初就會收到對方的支票。但如今不是了,大家都叫著困難,不要追那么急,貨款要分批給,三四個月才有可能回來。問題是,我的貨款回不了,就沒錢給我上游的供貨商,一層欠一層。”
“算下來,我欠別人300萬元不到,別人欠我的錢1000多萬元。”鄧老板說。
鄧老板的上游是一家大型的端頭板生產企業,該企業一名高管王總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他在山東待了4年,老板原計劃讓他在山東找個地方建個廠,但后來聽說全國最大的管樁生產企業在山東的建廠計劃都終止了,他們的建廠計劃也隨之擱淺。
“那家最大的管樁廠80%的原材料都是我們供應的,他們本來預計在山東建3個工廠,地皮都買好了,也打基礎了,后來就停了,他們都停了,我們的廠建起來還有什么意思,貨賣給誰?所以,我們干脆就停了。再后來,我們在遼寧建了一個新的廠。但顯然,整個東北的銷量都不好。”王總說。
據王總透露,2014年該公司整個東北市場的銷量只有1500噸。“以前,我們賣端頭板,都是隨便報價的,現在按照我的原則,只要對方給現金,價格低點我都賣,資金周轉很重要。”他說。
而另一家全國大型端頭板和PC鋼生產企業的一名負責人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東北、華北的銷量下滑最大,工地的開工率不到六成,最多五成。“現在的市場需求和前些年比起來只有六成。我們原計劃2015年的產值是100億元,到年底,能做到60億到70億元就不錯了。”他說,根據上半年的銷量判斷,今年會比2014年更糟糕。
上述為德慶中建建材供應線材的廣州某鋼貿公司,其上游供應商是類似于攀鋼、鞍鋼這樣的大型鋼材生產商,該鋼貿公司也是攀鋼的一級經銷商。
林經理告訴本報記者,2007年~2008年,無縫管最高賣到10000元一噸,如今只有3000~4000元,差的管子甚至賣不到3000元,螺紋鋼2008年的價格是4000~5000元一噸,如今是2000元,去年供貨給德慶中建建材的線材和盤圓時價3500元一噸,今年下滑到2600~2700元一噸。
“上游廠商把這些線材和螺紋鋼通過內河運來廣州以后,我們就直接堆放在碼頭,下游訂貨后,我們直接從碼頭出貨,1噸加價100元左右,但運費需要我們出,每噸合計下來的運費在70元左右,扣掉運費,剩下的利潤也就是30元/噸。”他說。
行情好的時候,林經理銷售的螺紋鋼一噸可以賺100元,如今每噸就只能賺幾十塊錢的“辛苦費”,“這個行業的價格十分透明”。
行業盈利指標已至歷史低位
上述廣州這家鋼貿公司的貨倉在佛山樂從,倉庫里堆放著無縫鋼管和PC板。每個月,林經理都要往樂從跑十幾趟。樂從,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鋼鐵交易市場所在地,僅在樂從鋼鐵世界就聚集了上千家的鋼貿商戶。
2014年,樂從鋼貿爆發信貸危機。2014年2月,“華南鋼貿大鱷”廣東金型重工有限公司因資金周轉問題,負債40億元尋求破產整合。在“聯保聯貸”模式牽連下,也有部分樂從鋼貿商被牽扯進了此次破產事件中,樂從鋼貿圈的資金鏈危機也開始受外界關注。
2014年上半年,佛山銀行業總資產為13970萬億元,實現利潤78.44億元,同比減少32.43%,不良貸款率達到2.26%,比當年初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其中,有一半不良貸款來自于鋼貿行業。
去年底,在各方的努力下,鋼貿危機逐漸化解,但林經理告訴B2B分類信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今的樂從鋼貿交易依舊蕭條。
從廣義上講,建材行業包括鋼鐵等金屬行業和非金屬行業,非金屬中又包括水泥、玻璃等典型的細分行業。今年4月以來,由于內需恢復疲弱,也拖累著鋼鐵、水泥價格“跌跌不休”。海通證券研報認為:目前水泥價格、行業盈利指標已至歷史低位,行業虧損面創新高;未來新增產能縮量,但存量產能出清緩慢,行業景氣反轉期待洗牌。而目前玻璃價格降至2009年以來的新低,行業微利空間再被壓縮,虧損率至歷史高位區間;未來新增產能壓力仍大,存量出清緩慢,供需邊際弱。
事實上,B2B電子商務網站水泥行業已經在2015年5月出現了自199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跌幅較4月擴大0.3%。申萬宏源認為,之所以出現較大幅度下跌,一方面是固定資產投資、地產數據指標沒有好轉,并有繼續探底的可能性,此外基建等大項目沒有實質性啟動。
在鋼鐵行業,上半年鋼市需求總體疲軟,截至2015年6月19日,我國主要鋼材價格同比下跌26%~35%。今年以來,長材下跌17%~20%,板材下跌22%~25%。
廣發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李莎在考慮一個月原料庫存條件下,估算目前螺紋鋼虧損245.50元/噸;線材虧損144.14元/噸;熱卷虧損298.65元/噸;中厚板虧損458.31元/噸;冷軋板虧損437.85元/噸;鍍鋅板虧損340.33元/噸。
“2015年一季度大中型鋼廠利潤總額為-9.87億元,主要是由于供需矛盾加劇,鋼價下跌幅度明顯大于礦價。”李莎同時表示,下半年隨著基建項目的開工,穩增長政策出臺有望拉動鋼材需求增長,鋼市供需面有望好轉,鋼廠盈利有望得到改善。
“上次有個廠欠我錢,我去追款,對方說,實在沒錢,有100噸廢鐵要不要。廢鐵以前是2200~2500元一噸,現在最好的1500元,一般在1200~1100元。”鄧老板感嘆,“一車貨就是2萬~3萬塊錢,能拉回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