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非法添加案
暗訪取證 小店子牽出大黑廠
今年6月,長沙市公安局食安大隊收到線索,稱隨著氣溫轉暖,高橋大市場現代商貿城里有農副產品添加了“東西”。偵查員接到線索后,對一些門店進行了抽樣送檢,結果發現現代商貿城新村4棟72號門面的“王伯農副商行”銷售的野蕨菜和筍絲二氧化硫嚴重超標。
“最嚴重的兩個樣品超標了700多倍和800多倍!”市公安治安支隊食安大隊副隊長熊海軍介紹。偵查員馬上對這個店子進行了鎖定,發現這個店子的店門很小,存貨也十分有限,但店主王某朝卻有大貨車、面包車、三輪車等規格不等的運輸車輛。偵查員意識到,這背后,一定有一個相當具有規模的加工窩點。
為了不打草驚蛇,多路偵查員開始全力跟蹤送貨車。經兩個多月的摸排,民警終于找到了店主位于雨花區黎托合豐村的生產黑窩點。民警發現,這是一個以四川人為首,盤踞長沙制作銷售偽劣食品多年的家庭食品安全犯罪團伙。為首的王某朝,以殘疾人母親方某的名義,組織生產、銷售偽劣蕨菜和筍絲,全家包括孩子在內十幾人均參與生產,銷售和貯貨倉庫有9個。
記者直擊 生產環境不堪入目
8月26日傍晚起,一場收網行動悄悄展開。市食安辦組織公安、質監,兵分兩路,一路撲向負責銷售的高橋門店,一路直搗位于黎托棚戶區的黑窩點。
只見高高鐵門之內,搭著簡易的大工棚,棚子下方,有5個大坑,底部鋪上一張大編織塑料或透明塑料,當作生產用的窖池。可這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就像個垃圾場,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食品生產加工地:各種不同顏色的編織袋雜亂無章地壘放著。麻布袋里裝的是一捆捆的蕨菜和筍子。而在另外一些小池子里,里面的水都是黑色的,裝滿蕨菜的編織袋浸泡其中。
王某朝說,自己從廣西批發進這批蕨菜和筍子后,就會放到窖池里浸泡:“麻袋里放水,水里放了點焦亞硫酸鈉和鹽。”在池子里浸泡三四天后,就根據訂單的情況,從池子里撈起蕨菜,切斷后裝袋,直接往袋里灌水、包裝。熊海軍告訴記者,這些貨已經存放了六七個月卻不腐爛。記者注意到,在黑工廠的一間小房子里,成袋成袋的焦亞硫酸鈉堆放在墻角,而另一邊,成品的包裝盒上卻寫著“嘗嘗自然的味道”。
民警當場扣押劣質筍絲和蕨菜成品、半成品116噸,收繳未用完的焦亞硫酸鈉128.5公斤。在現場負責收網指揮的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食安辦主任黃吉邦介紹說,這是目前食安部門查獲的長沙市最大一起非法添加案。
利潤驚人 兩個月銷售達50萬元
昨日,市公安食安大隊正式向媒體通報:自2010年初以來,犯罪嫌疑人王某朝為牟利,在未辦任何證照情況下,伙同其母、妻、妹妹、妹夫等開設黑工廠日夜生產“能輝”牌筍絲和野蕨菜,違法添加防腐劑焦亞硫酸鈉用來防腐和著色,已經觸犯了《刑法》第144條,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目前7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王某朝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從廣西批發進貨只要五六角錢一斤,這樣簡單半加工后,蕨菜賣到27元/件,筍子17元/件,利潤驚人。“最開始是小打小鬧,這幾年生意很好,每年銷量增長70%,最開始每次進貨,只要拿一點點,現在一拿就是好幾十噸。”王某朝說。
據調查,僅今年6月至8月,王某朝銷售金額就達50余萬元。通過位于高橋的門店,這些問題食品流向了長沙及周邊地區的農貿市場和餐館,而且通過物流貨運銷往江西、浙江、福建等外省市。警方正在深挖中。
對話犯罪嫌疑人王某朝
“我說我自己也吃,你會信么”
“食”,人字底下是良心。像垃圾場一樣的窖池,臟亂不堪的生產環境,隨意添加的化學防腐劑,這樣生產出來食物,經過了簡單加工、包裝后流入了市場,最后在餐館里以涼菜甚至是精美的“什錦菜”的呈現方式,被人吃進了肚子。生產者究竟是什么樣的心態,可以對別人的身體健康視而不見?本報記者獨家采訪了王某朝。
記者:你的貨被誰買走了?
王某朝:好多菜市場從我這調貨,他們加工出來后很漂亮。他們最后賣給涼拌攤或者是餐館了。
記者:你知不知道焦亞硫酸鈉不能亂用?
王某朝:我看老家的同行都在用,別人做出來很漂亮。我還是只是用了點焦亞硫酸鈉呢,別的人還用其他的……
記者:別人還用什么?
王某朝:苯甲……(另一種防腐劑)
記者:你做食品行業這么多年,對食品添加劑知識有沒有概念,這東西是可以隨意亂放嗎?
王某朝:那別人做出的東西還要直接入口呢,我浸泡兩三天后,顧客買回去吃的時候還要洗……
記者:我剛看了你生產的地方,特別是你那幾個池子,給我的感覺像一個垃圾場。你自己覺得你的生產環境怎么樣?
王某朝:哎,我叫我媽媽不要再在這里生產了,她就是不聽我的,我說要正規地挖幾個窖池,她說挖一個要幾萬元,我現在一個這樣的池子只要一兩千元。
記者:你們這樣生產的蕨菜和筍子,你們自己吃么?
王某朝:……(沉默)
記者:你怎么不回答?
王某朝:我說我自己也吃,你會信么?

食品非法添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