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17日下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了央視《面對面》欄目記者的專訪,1月20日晚間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該專訪的完整內容。
任正非《面對面》專訪央視完整視頻鏈接
專訪中任正非談到女兒孟晚舟事件,基礎教育和基礎科研、人才任用觀、華為組織改革等,并對一些國家揚言“封殺”華為、未能進入改革開發40年“100位改革先鋒“名單等進行了回應。
女兒孟晚舟事件
關于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事件,任正非表示,相信這件事會通過法律解決。他并沒有特別擔心,經常會和孟晚舟在電話里說說笑話。

任正非透露,當時他和孟晚舟本來是計劃去阿根廷開同一個會議,因為孟晚舟是會議的主要主持者,她比任正非提前兩天前往。
兒女最重要的是他們翅膀要硬,要自由去飛翔,這是父母的期望。這個事我們還是要通過法律解決,我們是有信心能解決的。
部分國家“封殺”華為
一些國家以“網絡安全”為借口,抵制華為的進入。對此,任正非認為,“做得好了,不會沒人買的,你不要擔憂。全世界把5G做得最好的是華為,全世界把微波做得最好的是華為。”

任正非認為,5G和微波結合后,提供的是超寬帶。西方是高檔大農村,大規模的別墅區,光纖入戶成本太高,5G+微波的組合方式非常實用。
“我們有很多東西,歐美國家非買不可。我一定會賣給他們,我們不會計較他們曾經拒絕過我們,我們是市場經濟,是以客戶為中心,當他們要買的時候我還是會賣給他們。”任正非說。
基礎教育和基礎科研

任正非呼吁要重視基礎教育,他認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的社會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的進步來源于教育和科學的進步。“怎么能在這么小一個芯片上面沉積那么多東西,我認為國家首先要重視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國外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室的講臺上完成的,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經濟發展速度過快后,有很多泡沫機會,大家都想在泡沫中多掙點錢,在做學問上就有點懶怠,有點跟不上時代了”,在任正非看來,把教育做好國家才有未來。
任正非認為統計學非常重要,人工智能就是計算機加統計學,大數據時代統計學非常重要。
任正非還距離蘋果手機和華為手機的差距之一:“和蘋果手機差距,寒冷地帶蘋果照不了相,我們的能照相。為什么,我們科學家發明的膠水,這個膠水在低溫下不凝固,鏡頭是用膠水粘起來的,我們的手機在低溫下就能照相。其實這都是基礎科學帶來的。突破這個基礎科學是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積累。”
據悉,華為全球18萬名員工中有45%是研究人員。該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相當于其銷售額的15%左右。 2018年,華為投入150億美元用于研發。這個數字在未來五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
任正非表示:”時代發展太快了,產學研分工模式不適應現代社會,華為自己就有很多科學家,我們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6000多名專注于基礎研究的專家,以及超過6萬名工程師,來構建研發系統,使我們快速趕上人類時代的進步。搶占制高點。”
基礎研究周期長,科研上的不成功也培養了人才。任正非還舉例,“我們的一個小伙子在瑞典兩年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在半導體上突破,這是人類社會重大突破,我提議漲七級工資,最后破格漲了五級工資。”
吸納全球人才
華為在2009年開始研究5G。當時華為是全球電信公司中的'挑戰者'。年銷售收入僅為170億美元,是目前收入的六分之一。2016年,兩極分化代碼方案主要由華為推動,成為增強型移動寬帶的5G編碼方案。這是中國公司首次從概念研究轉向標準和產品鏈的開發。
任正非認為,有兩次人才大轉移機會,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300萬猶太人從蘇聯轉移到以色列,崛起了一個高點。現在美國正在排外,他的科研可能就受限,第二可能有大量的留學生在國外不能公平就業的話可能要回國。中國敞開懷抱擁抱這些人,讓全球科學家到中國“下蛋”。國家怎么可能不井噴。
華為組織改革
任正非認為,華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的機構臃腫,人浮于事。
“整個管理層級太多,我們正在改革。我們在五年左右組織改革上能獲得成功的話,還是有戰斗力的。”對于華為應該有的樣子,任正非認為,“應該是比較精干的,不像現在那么臃腫,管理層級那么復雜,這么多PPT,這么多會議,這么多無效的勞動。”
回應未能進入“改革開發40年100位改革先鋒“名單
任正非回應,確實是主動向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動申請別加上自己。“我是這樣想的,我想集中精力搞搞華為。華為已經夠復雜了。“
華為海外一些研究中心,科學家在非常細的地方,還有數千項專利,在研究細節,由很多細節才能組成宏觀的,這些東西都要有規劃。我覺得我的精力要放到自己內部的方面上,如果參加社會活動就要消耗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