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沒有什么可以讓人感到樂觀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么,新年伊始,發行了94年的《時代》雜志決定邀請比爾·蓋茨擔任雜志史上首位客席編輯(Guest Editor),和讀者分享他的“樂觀主義”。

(圖自《時代》)
雖然蓋茨也承認,“從每天的報紙看來,的確很難感到樂觀”。但他認為,從某層面上,這是因為壞消息本來就更具有報導價值,因為“這是人類本性,進化讓我們擔心想吃我們的動物”。
在一定程度上,壞消息能夠獲得更多關注,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想改善世界,你需要被一些事情激怒。但同時,你也需要一些好的事情來維持平衡。
當你看到好的事情在發生,你可以將自己的精力投入至此,并帶來更多進步。
蓋茨在《比爾·蓋茨:我決定要參與編輯一期《時代》的原因》一文中寫道。

(在新聞編輯室開會的蓋茨,圖自《時代》)
他強調,他的樂觀并不是盲目天真的樂觀精神,而是具備數據支持的。
在文中,他例舉道,和1990年的情況相比,如今全球在5歲前死亡的兒童數量已經減半,而全球極度貧窮的人數,也從1990年的占全球總人數1/3減少到現在的1/10,暴力行為數量在下降,同性戀和女性的權利也在逐漸改善。
但為什么我們還是感到沮喪?因為,隨著人們對惡行的包容度減少,“世界改善的速度還沒趕得上我們的期望值”。
在這期《時代》雜志中,蓋茨邀請了部分他尊敬的人,來分享他們能夠對世界保持樂觀的原因,并包含了很多相對不為人知的事實。
這(期雜志)是了解我們的世界為什么,以及在通過什么方式在變得越來越好的快速入門課。我希望你能夠受到啟發,以行動來將世界變得更加好。
該期《時代》雜志于2018年1月5日出版,并帶有AR延伸閱讀內容。